近日,有数码领域博主透露,未来一段时间内,手机厂商将不再聚焦于超级快充的开发,目前行业内已有多家厂商放弃了150W以上的快充方案。
此前,手机品牌纷纷在快充技术上展开竞争,推动快充功率不断攀升。例如,真我品牌率先实现了240W快充技术的商用,并搭载于真我GT Neo5机型上,实现了不到10分钟即可充满电的极速充电体验。
然而,如今超充技术的发展似乎已按下了暂停键,这与硅碳负极电池的广泛采用密切相关。
硅碳负极电池是在传统石墨负极材料中加入硅元素,以提升电池能量密度的一种技术方案。由于硅在与锂发生反应时能够形成高容量的合金,其理论比容量可达4200mAh/g,远高于石墨材料的372mAh/g,因此可以在不增加电池体积的前提下显著提升电池容量。
目前,硅碳负极电池已在智能手机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多家主流品牌,包括荣耀、华为、小米、vivo、OPPO、联想、真我、iQOO、REDMI、一加等,均已推出搭载该类电池的机型。
不过,硅碳负极电池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对快充性能的影响。由于硅碳材料在高功率充电时更容易出现膨胀现象,导致其对快充的支持能力受限。目前市面上的200W级快充技术往往无法与这类电池兼容,因此现阶段大多数采用硅碳负极电池的手机,快充功率普遍控制在150W以内。
综合来看,当前手机厂商更倾向于通过提升电池容量来改善续航表现,而超级快充的发展则因材料限制而难以取得新的突破。短期内,快充技术或将维持在现有水平,难以再有大幅提升。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一鼎盈配资-一鼎盈配资官网-配资炒股论坛平台-股市配资行情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