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幼儿园首轮关停潮已来袭”和“幼儿园‘一孩难求’”等话题持续受到广泛关注。随着出生人口的持续下降,学前教育领域受到的冲击尤为明显。幼儿园从“报名难”到“招生荒”的转变,一方面是由于公立和普惠幼儿园数量的增加,为家长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更主要的原因则是生育率的下降,导致能够上幼儿园的孩子数量大幅减少。
据统计数据,全国新生儿数量在2022年首次跌破千万大关,呈现出出生人口负增长的趋势。这一情况直接导致了幼儿园的报名人数锐减,出现了公办幼儿园招生难的问题。曾经一度门庭若市、一位难求的公立幼儿园,如今却面临“招不满”的尴尬局面。
随着招生难度的增加,幼儿园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甚至出现了民办幼儿园派家长到其他幼儿园抢夺生源的情况。为了应对“招生难”,各幼儿园纷纷出招。一些幼儿园聘请专业咨询公司来设计更具竞争力的招生方案,园长们也纷纷开启直播宣传模式。
为了抢夺生源,各幼儿园也是绞尽脑汁,私立幼儿园推出“老带新”活动,普惠幼儿园则直接给予新生学杂费折扣,很多园长坦言,如今即使学费打折也难以招满学生。而曾经“一位难求”的公办幼儿园也放低身段,开始加入这场竞争,敞开大门,零门槛入园。
我家居住的小区方圆2公里范围内之前有十几家幼儿园,其中有2家是前几年“民转公”的,剩下的都是私立园。“转公”的这2家,一家是某品牌连锁幼儿园的一个分园,就在我们住的小区门口,另一家是某知名民办小学的附属幼儿园,离我们小区1.5公里左右。
其实,这两所幼儿园会“民转公”,一方面是响应国家政策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嗅到了政策改革和出生率下降之后,幼儿的入学难度会大幅度降低,私立幼儿园的生存及招生将面临很大的挑战的气息,选择了“顺应时势”。
这两家“民转公”的幼儿园,不论是从教育理念、管理规范性、师资团队来说,都是附近这十几家幼儿园中实力最强的。因此,学费也是最贵的。但即便如此,也架不住周围的孩子家长都千方百计的想挤进这两家幼儿园。
后来,按政策转了公办,学费明显比其他的私立园便宜太多了,实力还比其他的都强,想挤进去的家长就更多了。但那家附属幼儿园,人家明确只收人家小学和幼儿园的教职工子女,而那家品牌连锁园则明确表示只招收房户人一致且是本小区业主的孩子。不符合人家的招生要求的,资料审核一律不通过。那时候,公立幼儿园的名额真的是一位难求啊!
那两所幼儿园刚转公的那一年,我家若兰才2岁半。因为之前是私立的,2岁就可以入园小小班,我想早点让孩子入园,我就可以去上班了,所以赶紧去打听,看能不能让若兰进去。结果一问,人家说转公之后必须要满3周岁才能入园,我家若兰年龄还不够。我本来想着既然孩子年龄不够,那就等下一年再说吧。结果,负责招生登记的老师说“你家孩子明年就该入园了,你不赶紧登记意向,还等明年?明年还有你的名额?”
我赶紧跑去登记处,对方在口头询问了我家孩子的基本情况之后,才拿出登记表,我一看,好家伙,这家幼儿园一年预计招生100-120人,结果光预约登记下一年的就已经登记了110多个了。这时候距离开始进行下一学年的预约登记的通知发出去才不到一星期。
这个表上登记的,都是口头询问过,基本上符合录取条件的。提前一年进行预约登记,才一个星期,名额基本上都已经占满了。若不是我之前隔三差五的带着孩子到这家幼儿园门口玩,和很多老师都比较熟了,人家提前提醒我抓紧登记,真等到跟前才去登记,哪里还有我们的名额?
即便是提前赶在名额占满之前做了登记,我也不敢有丝毫的松懈。因为我们原籍是外地的,只不过是在孩子出生之前,就把户口迁过来了,孩子也是出生就在这边落户的,勉强算是符合条件。但和人家原本的土著相比,还是差了点呢。万一符合条件的孩子太多,我们这种肯定会往后排,难保不会因为“名额已满”,被刷下去的。我连自己的社保缴费年限都查了又查,光在这所学校所在的区,我的积分等到孩子正式上学的时候,也够满分了。
第二年3月份,听说那家幼儿园开设了亲子班,每周六上午,家长可以带上孩子去体验1小时。一共12节课,1节课算下来是168元。我想着上了他们的亲子班,正式报名的时候应该会优先考虑录取,就赶紧去报名,结果连亲子班的名额都差点没抢到。
到了那年8月份正式提交资料报名的时候,我家符合要求,资料齐全,孩子面谈的表现也很好,加上之前上了亲子班才总算顺利的被录取了。等到8月份开学之后,才发现班里的孩子,基本上全都上过他们的亲子班。有一半的孩子都是若兰在亲子班的“老熟人”,另一半只是上亲子班的时候和若兰不在一个班而已。
三年的幼儿园时光匆匆而过。那三年,这家幼儿园因为实力强收费低(周围其他的都是私立园,收费自然也贵很多),不需要招生宣传,也能年年满员。但入园的难度,明显比我们当时入园要低多了,至少是从我们那一年之后,他们再也没有办过亲子班(我们那一年,其实应该就是之前的小小班的变形。那年才刚转公,管理还没有那么严格规范,算是给了一年过渡期)。
孩子幼儿园毕业后的那年暑假,他们的主班老师第一次让原来的家委在家长群里发了幼儿园的招生简章,说身边有适龄的幼儿,可以在线填报入园意向。我家孩子的同学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没有弟弟妹妹,自然身边熟悉的适龄幼儿也不多。有没有推荐的,我不太清楚,反正老师也就那么一说,后面也没再提过这事。当然,那一年人家还是招满了的
这不,今年又暑假了,又到了新的一年招生季。才3、4月份的时候,小区的业主群以及其他的各种群里隔三差五就有附近的七八家(还有好几家这几年都关门倒闭了)私立幼儿园的招生简章、摸底意向登记的链接。
我家孩子上的那家公立幼儿园,也终于在5月底的时候,在学校的公众号上发布了招生简章,6月中的时候,老师亲自在一直没有解散的班级群里转发了招生简章和摸底意向登记的链接,并强调不再限制必须是房户人一致且是本小区业主的孩子了。很显然,这家幼儿园终于降低了姿态,开始主动招生了,连招生的限制也减少了,要求也降低了
我家孩子是去年幼升小,这也是一所公立小学,在西安算是中等偏上的水平,而那家附属幼儿园依托的那家知名私立小学,在前年的时候也“转公”了。他们的主班老师和家委家想办法(据说是花了十几万,不知真假)把孩子送进了那所小学。
今年,家委的哥哥家的小女儿该上幼儿园了,家委在确认我们原来的主班张老师今年大概率也不会再带小班(我们之前的主班张老师是学校大力培养的教务主任候选人,那家幼儿园原来的传统是每位老师都从小班一直待到大班毕业,再接小班,依次循环。但去年她本来应该接小班的,学校破例让她带了中班,并正式任命为教务主任了。今年不出意外的话,她应该是要接着带大班了。),果断让她哥给孩子报了那家附属幼儿园。很显然,那家幼儿园现在也不再限制只招人家小学和幼儿园的教职工子女了
问起家委为何要舍近求远的原因,她也毫不隐瞒,很坦然的说,两家幼儿园本身差不多,但张老师不带小班了,再上这家幼儿园,也没机会遇到张老师那么好的老师了。那家附属幼儿园虽然稍微远一点,但人家幼儿园毕业的孩子可以直升人家的小学呀。想当初,我们家孩子想上这家小学,费了多大的力气呢,现在孩子只要上那家幼儿园,就可以直升知名小学,这是多大的福利呀。
还记得几年前,为了让孩子上一所好的公立幼儿园,家长们可谓是使出浑身解数。有的人托关系,有的人花重金,甚至有人为了一个学位不惜搬家。那时候,公立幼儿园就像一座座\"堡垒\",想要攻进去谈何容易啊!
曾经大家挤破头才能挤进去的优质公立幼儿园,现在不仅主动招生了,连招生条件放宽了,不正是因为现在的孩子少了,他们也终于肯放下架子了吗?那普通人家的孩子,要想进入这些幼儿园,自然也要容易的多了。每一个家庭再也不用为入园\"挤破头\",每一个孩子就都能享有公平优质的学前教育。希望未来,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其他教育阶段,都能够更加公平、更加优质。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到好的教育,让每一个家庭都能安心地送孩子上学。
一鼎盈配资-一鼎盈配资官网-配资炒股论坛平台-股市配资行情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